1.“去产能”行业的员工
2016年,中国的钢铁、煤炭、水泥等行业面临一场“去产能”的艰苦战役。总理李克强新年地方考察的第一站即是煤炭大省山西,为“去产能”进行动员。
既然压缩产能,减员必然少不了。有分析者预计,这一轮“去产能”将会在2-3年内导致钢铁和煤炭行业100万人失业,其中钢铁产业可能会有超过30人失业,煤炭行业超过60万人。
事实上,产能过剩行业的严峻就业情况在《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》已有所体现。2015年第四季度,能源和矿产行业的就业市场景气指数排倒数第三,仅为0.57,即100人在这个行业里面争夺57个职位,供求局面近乎失衡。
中国东北部最大的煤矿公司龙煤集团去年已宣布计划分流10万名员工,在42座煤矿削减40%的劳动力,一斑窥豹,可见那些产能过剩行业的就业情况有多么糟糕。2016年,能源和矿产行业的就业市场景气指数恐怕会有大幅度下滑。
1998年,中国经济也面临产能过剩的挑战。不过,彼时中国经济产能过剩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下游行业,以纺织业最为典型,而现在集中在钢铁、煤炭等上游行业,上游行业“去产能”更加艰难,周期可能更长。1998年启动的“去产能”战役打了4年,不难预计,至少三四年内我国的钢铁、煤炭行业将会持续减员。
钢铁和煤炭生产主要集中在华北和东北地区。河北、山东、辽宁是全国主要的钢铁产区,山西、内蒙古和山西的煤炭产量占全国的64%。产量大省也必定是去产能大省,失业压力也将集中于这些省份。
目前来看,由于去产能行业已不占经济的核心地位,产生的震荡比1998年下岗潮要小。
2.大学生
2016年毕业的中国大学生数量将达到历史最高的765万,比去年增加16万。
据统计,今年的毕业生加上30万海归和之前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,预计有1000万大学生同时竞争岗位。不过,这群“天之骄子”很可能在今年不景气的就业市场中沦为弱势群体。
知名学者于建嵘认为,大学生群体面临的就业难题会越来越严峻,归咎于两大原因,一是院校专业结构畸形现象越来越严重,导致大量人才过剩;另一个是毕业生对工作的不认可,受青睐的大都市白领工作机会有限,而愿意去中小企业做蓝领的人不多。
中国经济进入下行周期,大部分大型企业的扩张步伐也随之放缓。2015年百度和阿里巴巴宣布减少新招人员即说明,对于今年1000万求职的大学生来说,如果他们不放下身段,执意要进入一线城市的外企和名企,估计大部分人要碰一鼻子灰。
事实上,如果大学生抬头望一望,会发现除了北上广之外,中部地区也有很多机会。智联招聘的调查数据显示,中部地区的人才需求量增长速度超过了东部和西部,正呈现井喷式的态势。2015年第四季度,中部地区的在线招聘职位同比增加14%,远超东部的10%和8%,这说明,中部地区的就业市场提供了更多选择,武汉、郑州、西安、合肥等大城市有理由获得更多毕业生的垂青。
中部地区的发展前景长期看好。“一带一路”、“长江经济带”等重大国家战略将继续推进,国家资源会进一步倾斜,中部的区位和政策优势逐渐显现。截至2015年,中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已达到63家。可以说,2016年对北上广的大学生求职者可能真的是最困难的一年,但如果他们选择去中部,或许会更乐观一些。
3.农民工
2016年,对农民工群体的就业前景来说,恐怕不会是特别好的年份。因为吸纳农民工就业的两大行业同时遭遇深刻危机。
首先是东部沿海制造业。目前我国大约有50%的青年民工从事制造业,但人口红利的消失,已经导致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竞争力迅速下降,这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,且愈演愈烈,昔日“世界工厂”东莞2015年出现了制造企业倒闭潮,2016年难有改观。不仅东莞,还有宁波、常州、无锡、昆山、苏州、无锡等地的制造业工厂的业绩普遍下降超过四成,减员势在必行,而恰恰是上千万农民工的饭碗依托于这些企业。
智联招聘的调查数据显示,2015年第四季度我国的制造业用工需求陷入零增长。2016年,中央层面会继续推动“中国制造2025”,制造业的升级要求更高素质的工人相匹配,知识水平不高,职业技能缺乏的农民工群体距离一场就业危机越来越近。
给农民工带来就业危机的是另一大行业——建筑业。建筑行业吸纳了22.3%的农民工就业,超过6100万的农民工从事建筑业。但现在建筑业遇到大麻烦,2015年房地产的投资仅为1%,2016年反弹希望很小,建筑业的用工需求顿时失去动力。2016年,大批青壮年民工或面临无事可做的窘况。
不过,这一潜在危机引起国家层面的重视。各地除了出台政策刺激楼市之外,还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,这对无楼可盖的建筑民工不啻救命稻草。
智联招聘数据显示,交通/运输行业在今年第四季度的在线招聘职位数量同比增长了28%,这种变化显然受益于国家“稳增长”的政策。基础设施投入在2016年的力度越大,青壮年建筑民工的失业压力才会越小。
4.实体店员工
实体店的艰难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,被电商逼到死墙角的实体店也不知凡几。最近有人统计了2015年实体店阵亡名单,结果十分惨烈:
与实体店的萧条形成对比,我国的电子商务依然红火,仅从电子商务行业的用工需求即可见一斑。《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》显示,2015年第四季度,互联网/电子商务的用工需求同比增长52%,这是非常惊人的比例。电子商务攻城略地,实体店节节败退,构成一曲冰与火之歌;但对实体店的老板和员工来说,这更像是一曲送行的哀歌。
2016年,实体店的境况可能会更加糟糕,屋漏偏逢连夜雨,不仅遭到电商更凶猛的份额争夺,当下经济整体不景气更直接导致居民减少开支,对那些忍受不了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实体店来说,除了关门歇业,似乎很难有其他选择。
2015年,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的一份研究报告罕见提到:“尽管网上商品零售、快递等新兴业态创造了部分新的就业岗位,但也必须注意到网店对实体店带来的冲击和显著的替代效应。”2016年,“网店对实体店带来的冲击和显著的替代效应”只会加强,这或许会迫使不计其数的实体店员工重谋生路。